發(fā)布時間:2009-12-10 08:19:36 訪問次數(shù): 佚名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內容提要:執(zhí)政黨的制度建設,是黨的自身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重大問題。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加強和改進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監(jiān)督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歷史經驗?;仡櫺轮袊?0年黨的制度建設的發(fā)展歷程,我們認為一定要把黨的制度建設提到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關鍵在于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黨的制度建設必須與黨的其他方面的建設相結合,嚴格把握制度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注意制度的相互配套。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制度建設;歷史成就;基本經驗
執(zhí)政黨的制度建設,是黨的自身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重大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制度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和十分寶貴的經驗。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認真回顧和總結黨的制度建設的歷程、成就和經驗,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
重視制度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奠定了黨內制度建設的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后,黨所處的地位、環(huán)境及其所肩負的歷史任務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作為掌握國家政權、在和平環(huán)境中領導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執(zhí)政黨,注重從制度上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還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著眼于黨即將在全國范圍內掌權執(zhí)政的客觀需要,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問題,要求維護黨集中統(tǒng)一的領導,加強黨的民主生活,健全黨委制?!睹珴蓶|選集》,第4卷,第1264~1266頁、第1340~1341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新中國成立之初,針對黨內出現(xiàn)的一些黨員干部違反政策紀律的現(xiàn)象,黨著重從制度層面分析和查找原因,認為“是由于我們黨內的教育、黨內的生活、黨內的制度,特別是黨內紀律的執(zhí)行等等方面,都還存在著許多嚴重的缺點。”《朱德選集》,第287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陳云強調指出:“我們要嚴守黨的制度和黨規(guī)黨法,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那黨就有保證了?!薄蛾愒莆母暹x編》(一九四九—— 一九五六年),第219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956年4月,毛澤東在給《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送審稿寫的批語中寫到:“我們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證群眾路線和集體領導的貫徹實施,而避免脫離群眾的個人突出和個人英雄主義,減少我們工作中的脫離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薄督▏詠砻珴蓶|文稿》,第6冊,第6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在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上,鄧小平指出:“黨除了應該加強對于黨員的思想教育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從各方面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并且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做出適當?shù)囊?guī)定,以便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薄多囆∑轿倪x》,第1卷,第215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循著這樣的思路,黨在建國初期著重就加強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進展。
?。ㄒ唬╆P于黨的領導制度建設
第一,初步提出了黨政職能相對分開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初期,延續(xù)了革命時期的一些做法,“黨政合一”現(xiàn)象嚴重。這對于徹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領導體制也產生了一些弊端,常常出現(xiàn)以黨代政、黨政不分、權力過分集中等問題。為盡快解決這些問題,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專門下發(fā)指示,規(guī)定:凡屬政府職權范圍的事,由政府決定、頒布實施,不再以中國共產黨名義向人民發(fā)布行政性質的決定、決議或通知。1950年4月,周恩來指出:“由于過去長期戰(zhàn)爭條件,使我們形成了一種習慣,常常以黨的名義下達命令,尤其在軍隊中更是這樣,現(xiàn)在進入和平時期,又建立了全國政權,就應當改變這種習慣?!薄包h政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黨的方針、政策要組織實施,必須通過政府,黨組織保證貫徹?!薄吨芏鱽斫y(tǒng)一戰(zhàn)線文選》,第174~175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李維漢也曾指出:“黨在現(xiàn)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加強自己對政權工作的領導,但這種領導,是以黨的政策,黨員的模范工作以及黨組的活動來實現(xiàn),而不是由黨直接管理或代替政權工作。黨組的任務在于保證政策執(zhí)行和解釋的一致,建立黨與黨外人士合作的正確關系,以及重要的人事安排?!薄独罹S漢選集》,第225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56年9月,董必武在黨的八大的發(fā)言中提出,要把黨組織和國家機關嚴格劃分清楚,黨組織不能包辦代替國家機關的工作。1962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改變由于黨委書記過多而分兵把口、包辦代替國家機關工作的做法,使黨委從行政事務和經濟事務中騰出手來加強黨的建設。這些事實說明,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我們黨就已經提出了黨政職能相對分開的重要思想。
第二,進一步發(fā)展了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實行黨的集體領導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以來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特別是自中共中央1948年作出健全黨委制的決定以后,黨的集體領導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但是,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缺點。有少數(shù)黨組織的負責人仍然存在個人包辦行為,很少召集必要的正式會議,或只搞形式主義的會議,沒有一種展開討論的氣氛。還有的黨組織由于缺乏對會議的規(guī)劃和領導,存在著會議次數(shù)過多、時間過長的問題,助長了官僚主義和文牘主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黨的八大特別強調要加強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建設,明確指出:“必須在黨的各級組織中無例外的貫徹執(zhí)行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和擴大黨內民主。一切重大問題的決定都要在適當?shù)募w中經過充分的討論,容許不同觀點的無拘束的爭論,以便比較全面地反映黨內外群眾的各種意見,也就是比較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側面。每個領導者都必須善于耐心的聽取和從容的考慮反對的意見,堅決地接受合理的反對意見或者反對意見中的合理部分;對于由正確動機、按正常程序提出任何反對意見的任何同志,必須繼續(xù)和睦無間地共事。決不要采取排斥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會有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集體領導”?!督▏詠碇匾墨I選編》,第9冊,第111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強調集體領導的同時,也不否認或降低個人的作用,而是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拔覀冎鲝堨柟碳w領導,這并不是為了降低個人的作用,相反,個人的作用,只有通過集體,才能得到正確的發(fā)揮,而集體領導,也必須同個人負責相結合。沒有個人分工負責,我們就不可能進行任何復雜的工作,就將陷入無人負責的災難中?!薄多囆∑轿倪x》,第1卷,第234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初步提出了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為了加強黨內民主,充分發(fā)揮黨的代表大會的作用,中共中央決定采取一項改革,就是把黨的全國的、省一級的和縣一級的代表大會都改為常任制。八大黨章草案規(guī)定,全國、省和縣這三級代表大會一律每年開會一次。代表大會常任制的最大好處在于使代表大會成為黨的充分有效的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jiān)督機關。按照這一制度,黨的重要決定都可以經過代表大會討論。黨的中央、省、縣委員會每年都必須向它報告工作,聽取它的批評,答復它的詢問。黨代表是常任的,要向選舉他們的選舉單位負責,就便于經常地集中下級組織的、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和經驗,他們在代表大會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而且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也可以按照適當?shù)姆绞奖O(jiān)督黨的機關的工作。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