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門診政治”
發(fā)布時間:2009-04-15 09:25:00 訪問次數(shù): □沈士光 信息來源:《學習時報》
-
近半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尤為注重基層黨委主要領導的培訓,中央在去年底集中舉辦縣委書記班;今春以來,各省市培訓機構紛紛舉辦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班。重視基層黨委“一把手”培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執(zhí)政方式,提高領導方式和執(zhí)行能力。其中,普遍存在于基層黨委的“門診政治”,它的運行方式和思維取向需要引起反思。
一、“門診政治”越來越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
“門診政治”是對基層黨委領導方式的形象化比喻,這是基層政權長期來解決公眾利益訴求和紛爭的一種仲裁手段?;鶎狱h政領導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當面聽取公眾的具體情況訴求,然后提出解決的方法。預約而來、排隊等候看“門診”的有機關部門負責人,村級和企業(yè)等基層組織有關人員,以及人民群眾。有的涉及個人、公司、組織之間的利益糾紛,有的是咨詢和反映相關政策,有的要求解決家庭成員的學習、就業(yè)等困難,還有反映單位領導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很具體也很現(xiàn)實,“求診”者往往要求基層黨政領導負責人現(xiàn)場給予解決。
仔細觀察“門診政治”,其“坐診”的人分別是對這些問題有當場“拍板”權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鎮(zhèn)長,少量分管條線的副職??傮w來說,呈領導職務梯次性差異,有“拍板”權的黨政主要領導,就診率最高,公眾幾乎都希望直接找到能說話算數(shù)的“一把手”,所以,副職領導相對較少坐“門診”?!耙话咽帧辈荒墚攬雠陌褰鉀Q問題的,就要求副職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相關方面進行協(xié)商,如果仍然不能解決的則提交有關會議集體進行研究討論。
基層黨委的領導體制盡管設有黨委、政府、人大和工青婦等組織機構,其職責雖然也有明確的分工,但是由于處于基層,直接面對群眾,又受長期體制和領導方式的影響,在政治過程中很難劃清互相職能邊界和各自職責的歸屬。人民群眾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往往撇開現(xiàn)有制度框架而直接找黨政主要負責人解決問題。因此,“門診政治”在基層迄今為止仍是一個不失靈活且有效率但并不規(guī)范的解決問題的機制。
隨著我國農村社會和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門診政治”的局限性越來越顯見。首先,利益多元化、階層多樣化使得利益訴求出現(xiàn)了居高不下的態(tài)勢,“求診”者人數(shù)應接不暇,難題越來越多;“坐診”者的能力和能量已經(jīng)無法解決所有的利益紛爭。于是,“坐診”者“避診”、“逃診”的情況越來越多,群眾對基層干部作風問題的指責也越來越多。其次,“門診政治”造成了職能邊界不清,其后果是“黨委最高、政府最實、人大最虛”,矛盾集中到黨委,形成權力差序格局,由此,權力由組織向個人尤其是黨委書記集中。
二、轉換“門診”角色,主動問政于民
第一,逐步走出“門診政治”的怪圈,實現(xiàn)政治角色的轉換。最近從中央到地方提倡“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其實就是一種主動的“求診”。實現(xiàn)從“坐診”到“求診”政治角色的轉換,是將公共政策可能產生的利益沖突最小化和前置化?;鶎狱h委在“求診”的過程中必然遭遇到各路“坐診”者開出的各種藥方。在過去作為“坐診”者只有黨政主要負責人,而現(xiàn)在是不同的階層和不同的利益群體,雖然,各種藥方或許有矛盾和沖突,但是,卻使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從一開始就導入了利益博弈的機制,體現(xiàn)了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兩個要素,即公共性和利益性。經(jīng)由這兩個要素的妥協(xié),利益沖突最小化變?yōu)榭赡埽斃鏇_突表現(xiàn)為前置化的時候,有序的解決問題也就成為可能和必然了。
第二,逐步將“門診政治”轉化為“代議政治”。“門診政治”轉化為“代議政治”是現(xiàn)代政治的必然要求?!伴T診政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職能界限不清,無法避免個人仲裁的隨意性,它以個人的權威性代替組織的權威性,致使制度安排的功能減弱和萎縮,形不成民主和法治的制度環(huán)境?!伴T診政治”從某種意義上削弱和替代了基層人大及人大代表的作用。比如人民群眾由于失地和拆遷問題,不習慣于找人民代表和人大機構,而是直接向基層黨政主要領導反映情況,提出訴求。
應該看到,從“門診政治”到“代議政治”的轉變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急于求成于事無補。近年來,一些基層黨委注重決策的制度化建設,決策的民主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如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規(guī)范基層黨委的決策,將黨委實施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獎懲、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事項集體決策進行制度安排。明確規(guī)定了在實施重大事項決策前,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應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對專業(yè)性、技術性較強的事項,應進行專家論證、技術咨詢、決策評估。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應組織相關專題討論會,擴大群眾的參與度,并通過適當?shù)男问竭M行公示。還有一些基層黨委逐漸引入和發(fā)揮黨內代議制度,規(guī)定了實行黨代會常任制,除了一年一度要召開黨代會,并發(fā)揮黨代表任期制的作用。在人大發(fā)揮作用方面,諸如加強公共財政預算的監(jiān)督,以及逐步將“菜單式民主”引入人大,發(fā)揮人大權力機關的作用。